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要怎么判断个数是多少呢? 本题是奇数的个数为(85-35)/2+1=26.
直线k的斜率a小于直线ℓ的斜率b,能够判断直线k的截距大于直线ℓ的截距。-这个可以当做一个定理记住吗?
为什么满足条件2的点一定位于阴影区域内?
条件二很难理解。。。。
题目没读懂,问题的核心点在于治疗的costs 而非老人摔倒的概率
读题目没读明白什么意思。。。。。。
没太明白。。。。30本平装书,不是也要么是法语要么是英语吗? 为什么1不行 2却可以?
人均收入=理科人均*理科比例+文科人均*文科比例+不上大学人均*不上大学比例
已知理科人均>文科人均>不上大学人均,且M市文科比例<理科比例及不上大学比例,求证M市收入高是文科比例较低导致的。
D答案:
M市理科和不上大学的人均都不会高于其他城市,那就是控制好人均部分变量,纯看比例了。
M市收入要高,假设理科人均和不上大学人均都取极限—与其他城市持平,低收入的比例越少,高收入的比例越高,就可以拉高整体人均收入。
此不严谨的地方在于还有两个变量未知:
1. 低收入人均-M市会不会大大高于其他城市?
2. 不上大学比例-M市会不会远远小于其他城市?若成立真正拖其他城市后腿的是不上大学那波人
B 是幸存者偏差—能做出正确决定的领导有一个好直觉,不代表有好直觉就能做出正确决定,特例不能推理成通例。
E说的是一个原理,一个事实,可以适用在任何领导身上。
有必要多讲下这个题目的逻辑:
1. 仔细读题画出逻辑链路:源头是imports下降—containers减少—出口下降(没有船运不满的集装箱)—import进来成本变高,import减少(外国export到X国成本变高-原因1)—更少的containers(原因2:船更不愿意运)—出口进一步下降
仔细读题画出逻辑链路:源头是本国imports下降—containers进来时装不满—原因1:船不愿意装空箱—原因2:直接导致外国出口商成本变高,使得本国imports更少—到达港口的进口集装箱更少了—出口也减少,没有箱子运出去,拖延后国外买家都毁单了。
这一题,想问问 was 是不是应该用Is? 这是个是事实,然后用was, 前面不应该用had吗?
同问
rather than
eg. I prefer to call him rather than (to) write a letter.
I prefer calling him ranther than writing a letter
so...as to...与so...that...表达的意思一样
这里不是so...as(否定的用法)
research 做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情况怎么区分呢
如果 on account of its living 对么
可以但不优,Ron神说了 on account of.... 最好接名词
考点:
1. 比较级moreVS最高级most
2. 修饰
B:more修饰错误
C:more修饰错误,more+adj+n修饰有歧义
D:that用法错误
E:more修饰错误,more+adj+n修饰有歧义
考点:
1.平行结构
2.not so much as 平行
3.not but平行
4.like
B:like不能用来举例,后面句子不平行
C:后面句子不平行
D:like不能用来举例,后面句子不平行,not but句子结构不平行
E:后半段句子缺少谓语
考点:
1.平行
2.主谓
A:多了一个动词can
B:多了一个动词can,redundant
D:and前后句式不平行
E:and前后句式不平行
考点:
1.平行结构
2.代词
3.动词时态
A:and前后句式不平行,this不能指代事件
B:it指代个啥,had been时态错误
C:had been时态错误
E:and前后句式不平行,鸟能prompt个啥
我当时的思路是15也是5的倍数,但是24除以15余9 所以二的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