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重点。这条概念的底层逻辑是:前提的定义里包含了结论的概念,所以不得不先找结论。
具体来说,它在所有问“削弱,加强,假设,评估”的逻辑考题中都会用到。这些考题的文章可以被认为由三个部分组成—背景,前提,和结论。
所谓背景,就是那些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情况的句子。它们和真正的推理可以说是没什么关系的。
所谓前提,就是那些“最直接”能推理出结论的句子。它们都是事实,不可被反驳,更是让结论可能成立的原因。
所谓结论,就是作者最终的观点句。结论是整个推理的灵魂,也是作者最想说的话。
结论的定义非常明确,无需基于任何其它的句子,只需要找到作者最想输出的观点即可;前提则需要基于结论以确定。
因此,我们必须,也只能先找结论,后找前提。
毕出老师在综合备考书里阅读部分提到:阅读速度慢的原因主要是回读,所以要做到不回读,确认读懂一句之后再往下读。但是如果某句读不懂,并且回读也读不懂,这时要不要跳过?还是说按照毕出老师长难句的训练方法下来是不存在读不懂的句子的?
在下准备明年去美国读商学院,二战GMAT成绩是680,觉得已经够用了……
前一阵子看了篇知乎文章,里面说“可TMD轮到我的时候700已经遍地了,申北美Top20的话750已经是标配了,CD上没个七百七八连开贴装逼的资格都没了”,吓尿了,如果这是真的我都不太想申了,毕竟读个野鸡大学一点意思都没有。
想问问了解GMAT考试情况的知友,中国人考GMAT真的很容易上700分吗?我的商学院之梦还有希望吗?T T
我们把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即,已知信息,称为前提事件;把需要通过蕴含关系推理而得出的事件,称为结论事件。
结论(conclusion)这个词在逻辑学和哲学里的定义可以被总结为:
由已知判断所推理出的新判断。
这里提到的已知判断,就是书中讲到的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新判断是书中讲到的”通过蕴含关系推理得出的事件“。